白衣天使單親媽媽 承受傷痛 奉獻大愛
(吉隆坡13日訊)她們不但是細心呵護病患的白衣天使,更是母兼父職擔起養家重任的單親媽媽,一夕面臨失去丈夫的打擊,並未使她們崩潰倒下,反而激起她們的堅毅決心,咬緊牙根熬過艱難時期,含辛茹苦將孩子撫養長大,同時也以愛心撫慰患者的傷痛,贏得敬愛與掌聲,體現了「溫情滿人間」的真諦!
她們是來自安邦鷹閣醫院的婦產科護士杜芭魯莎妮(68歲)及再儂末諾(62歲),年逾花甲卻老當益壯的兩人,是配合5月12日護士節及5月13日母親節的到來,接受《東方日報》專訪,暢談她們如何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及耐心,走出傷痛笑對人生,為子女及病患帶來希望。
總把笑容掛在臉上的杜芭表示:「維持心境開朗很重要,抱著樂觀積極的心態去生活,面對困難時別輕易氣餒,人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過。」
杜芭敘述說,丈夫在她36歲懷孕時,竟瞞著她與一名有夫之婦交往,她一氣之下與丈夫離婚,連贍養費也不要,堅持靠自己養活骨肉,待兒子出世後交由保姆照顧,本身則在醫院工作,下班後才接回兒子,如此熬過數年時光。
既要工作又需顧家,年輕時的杜芭已學會在忙碌中盡量維持兩者的平衡,每天起早摸黑為兒子打點一切,接著才到醫院上班,待下班後又趕回家洗衣煮飯,教牙牙學語的兒子說話,同時一點一滴籌足積蓄,為兩母子的將來打算。
工作家庭兩頭忙
「當時真的很累,晝夜在工作與家庭間兩頭忙,兒子半夜驚醒時要安撫他,早上又需上班,有時真的感到心力交瘁,還好住在芙蓉的母親後來將兒子接去家鄉照顧,才稍稍減輕負擔。但所有日常開銷及房租等加起來仍是一筆可觀數額,我必需想辦法省吃儉用才付得起。」
想起當時自己孤立無援的苦況,杜芭忍不住聲音哽咽眼眶含淚,但已習慣獨當一面的她很快便收拾情緒,恢復平靜的語調繼續述說往事。
「少了一筆負擔,思念兒子的心卻更甚,每週僅有一天休假,我都舟車勞頓從首都到芙蓉探望兒子,後來母親逐漸年邁,我才將兒子接回身邊照顧。靠著辛苦儲下的積蓄,買下一間小屋定居,供兒子完成大專學業。」
目前已31歲的兒子也沒令母親失望,正從事廣告傳播業,知道母親吃了不少苦的他非常乖巧孝順,時時陪伴母親左右,令杜芭老懷大慰。「如今在醫院遇見相同遭遇的孕婦或女病人時,我都有很深的感觸,會盡量以過來人的開導對方,勉勵她們自強不息。她們往往也被我的幽默逗得破涕為笑,還為我起了『開心安娣』的綽號!」
耐心對待棘手病人
投之以桃,報之以李,許多在住院期間接受細心照料的孕婦,出院後還銘記恩情,不時回來探望杜芭及再儂,令兩老相當感動,成為她們積極服務的一股動力。
從事護理工作已逾40年的杜芭及再儂,在不同部門中接觸過形形色色的病患,她們意識到,一名護士縱使沒有南丁格爾般的才智,也需秉持後者「愛心、耐心、細心及責任心」的專業精神,善待所有病患。
杜芭分享本身的經驗:「我曾遇過不少棘手的病人,脾氣欠佳還罵人,這時別讓自己抓狂,要保持耐性微笑以對,盡量花多些時間與對方聊天,從中瞭解其病況及難處,他們也會逐漸對你敞開心房。」
再儂也透露,職業生涯中最令她難忘的事是半夜清理遺體:「有幾次病人在凌晨時逝世,值夜班的我被迫獨自清洗遺體,才能讓家屬領屍。」
「那時心里難免覺得毛毛的,但很快就會告訴自己,我是在幫對方打理身後事,這樣一想就不怕了。」
子女事業有成 再儂老懷安慰
丈夫3年前心臟病發逝世,老伴先走一步,令再儂傷心難過,所幸子女已長大成人,再加上自己擁有一份工作,才漸漸走出喪夫的陰霾。
在訪問中較為拘謹的再儂,談到子女時才敞開了懷,自豪地說本身4個子女都事業有成,還為她帶來9個活潑可愛的孫子,讓她盡享含飴弄孫之樂。
「我丈夫是於3年前因心臟病發作逝世,看著相處半輩子的老伴先我而去,自然很傷心難過,但也欣慰那時孩子們都已長大,能夠自力更生,經濟不致於陷困。」
她認為,公私分明相當重要,自己在工作時全情投入,保持專業精神跟態度服務病人,把個人情緒等都暫時拋諸腦後,待完成任務才處理私事。
「工餘時,我將時間全留給家人,舉家出遊享受親子時光,也藉此排遣對丈夫的思念之情。」